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喜欢使用网购来满足日常的购物需求。近日,一则新闻引起热议: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具体怎么回事?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一、网购同一商品不同账号价格差25元!
今年从11月1号就开始“双11”网购节,让不少消费者准备清空购物车,买个痛快。但是买买买的同时,还要警惕一件事,那就是大数据“杀熟”。10月16日,北京的韩女士使用手机在某电商平台购物时,中途错用了另一部手机结账,却意外发现,同一商家的同样一件商品,注册至今12年、经常使用、总计消费近26万元的高级会员账号,反而比注册至今5年多、很少使用、总计消费2400多元的普通账号,价格贵了25块钱。
二、什么是大数据杀熟?
所谓大数据杀熟,指的是同样的商品或服务,不同用户看到的价格或搜索到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导致用户权益受损的现象。通常是老用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用户要贵,或搜索到的结果比新用户要少。
三、大数据杀熟违法吗?
“大数据杀熟”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大数据杀熟”,一方面利用价格优势吸引新用户注册并使用平台,即“揽客”,使新用户逐步形成使用依赖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对老用户的历史消费信息的分析,掌握用户的消费习惯及消费能力,在老用户的身上赚取更多的利润,这与传统的线下交易中老用户可能拿到更大的折扣恰恰相反。
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线下交易,即使老用户享有折扣优惠,但该商品的原价却是明确而具体的,同时,新用户知晓老用户享有折扣优惠这一情况。
而线上“大数据杀熟”,是将同样的商品或者服务区别定价,消费者并不真正知晓其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到底价格几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消费者对于其购买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价格具有知情权,而“大数据杀熟”这种区别定价的做法,显然是剥夺了消费者对于价格的知情权。
另外,平台因向新用户提供优惠价格而少赚取的利润,理应属于需要负担的经营成本,如果平台采取对老用户实行较高价格的做法,有将自行负担的经营成本转嫁到老用户身上之嫌。
我国民法总则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平台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应当遵循的诚实信用原则。
四、线上购物要注意哪几点?
在“双11”来临之际,中消协发布提示,提防商家促销套路。要坚定理性消费心态,切记量需而入。尽量选择资质齐全、信誉较高的商家进行交易。慎重预付定金,防范消费陷阱。
网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我们在网购时一定要记得加强警惕,在遇到欺诈时进行自我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