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壳中包存的属于古地质年代的动物或植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对于科学研究很有帮助,近日,在贵州尧龙山挖出4.4亿年前化石群!具体在哪里?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一、贵州尧龙山挖出4.4亿年前化石群!具体在哪里?
近日,贵州多名专家在遵义市桐梓县尧龙山镇进行科学考察时,无意间在一个刚刚开采出雏形的停车场场坝上,发现了一处化石群。经专家现场认定,这里分布的化石主要为角石,外形酷似竹笋,最长的五六十厘米,最短的数厘米。另外,现场乱石中还发现有珊瑚化石、腕足类化石等。
据专家考察后评估,这块场地化石种类较多,分布集中,呈现清晰,大小不等,形状多样。正好分布在一块完整的地层剖面上,化石均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周围一圈正好是开采出来的明显地层,是开展体验、研学、科考、科普的好地方。
专家组建议,可将现场进行适当清理,并将场地内的化石群加以保护起来,在该场地建设一处化石原位保护馆,将其打造成为集地质科研、科普、研学为一体的科普文化基地。
据当地人介绍,尧龙山山上山下一带盛产各种化石,凡遇到大雨季节,山上的洪水就会冲下来一些泥石流,有识货之人就会到沟边去“寻宝”,不时还有好收获。
据专家组成员、贵州旅游地学研究院院长陈明华介绍,尧龙山一带岩石完整、层次清楚,为距今4.4亿年志留系地层。经考证,尧龙山上珍藏着角石、海百合、海林擒、珊瑚、腕足、笔石、腹足、三叶虫这8个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多得且极为完整的地质剖面,是开展科研、科普、研学难得的极好天然教材。
二、化石是怎么形成的?
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之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同样,那些生物生活时留下的痕迹也可以这样保留下来。
三、化石的价值是什么?
首先,是它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传。特别是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的硅化木,更十分珍贵。第二,是它的科研价值,它是历史的鉴证,研究古地质、古气候的科学依据,从中可知光照长短,雨水多少,经纬和地域变化,地史变迁,植物群落组合等的第一手资料。第三,是它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在木化石的诸多奇石中,以硅化木的质、形、色、纹最佳,通、透、漏、皱的最好,是赏石家珍藏的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