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门日报
“让想种地的人有地种,让不愿种地的人,把地以合法的程序转到愿意种地的人手里”,随着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在各级政府与农业部门支持下,通过不断完善机制与管理,我市农村土地流转近些年来呈现不断升温的态势。据市农业局统计显示,去年,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549470亩,占耕地面积的27.77%。平稳有序的土地流转工作,促进了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也实现了农民增收。
出租和转包是“主流”
2010年,我市在恩平市沙湖镇、新会区罗坑镇与大泽镇,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试点工作,在取得较好经验基础上,去年又扩大到开平市百合镇、台山市水步镇、鹤山市龙口镇,各市区也根据自身实际平稳推进,全市土地流转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据了解,现在,全市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发包的土地流转基本做到“九有”,即:有方案、有表决、有公示、有申请、有审核、有发布、有招标、有鉴证、有备案;家庭承包土地流转基本做到“五有”:有申请、有审核、有发布、有鉴证、有备案。新会区还在去年9月建立土地流转信息平台,实现了流转土地信息网上公开。
各市区还建立了“一栏三簿六制度”为主的管理制度,不断规范管理,让农民放心流转土地。
“我市的土地流转现有出租、转包、互换、代耕等形式,但以出租和转包为主”,市农业局经管科负责人介绍说,当前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他还介绍说,如今在我市,以出租和转包两种形式流转的土地,约占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总面积的86.22%。
农业经济组织施展空间更大
随着土地流转工作不断推进,流转参与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市农业局经管科负责人介绍:“我市土地流转从初始的本村农户之间流转,逐步流向社会工商企业、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并且渐渐取代了农户,成为了流转的参与主体。”去年,全市以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主体承接流转面积211856亩,占总流转面积的38.56%。与此相对应的一个结果就是:如今流转土地越来越多呈现集中连片流转。这也表明,通过土地流转平台,农业经济组织有了施展的空间,特色的农业产业也得到了发展。
同时,在免征农业税以后,近些年土地流转价格也逐年上升,2010年,我市土地流转平均价格为每亩491元,去年上升到每亩553元,农民通过土地流转已实现了较好收益。
为此,谈及我市土地流转工作的主要成效,市农业局经管科负责人表示,土地流转工作稳步推进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土地通过流转,向专业户集中、向种田大户集中,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创造了前提条件,有效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造成的投入大、效益低、产品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提高了种植业效益。”他说。另外,还促进了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土地流转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避免土地浪费,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
市农业局
高级农艺师黄家河:
土地流转与产业
升级相辅相成
按黄家河的观点,土地流转与农业产业升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产业化发展必然带来大规模的土地流转,良好有序的土地流转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有了产业化,土地才能流转起来”,黄家河为此还以前几年许多中山投资商到江门种植香蕉为例,外地农业企业到江门种植香蕉,不仅带动了本地区的土地流转,还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品种、管理以及市场。这也表明,在土地流转过程当中,一方面,促进了本地区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壮大,土地流转起到了培育产业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引发本地区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管理创新与市场开发,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没有市场的需求,也就不会有土地流转;没有农业产业参与推动,仅是一种低层次的流转,只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为此,黄家河认为,对江门而言,要实现土地流转良性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就需要一方面引进发达地区的先进农业产业;另一方面,要培育发展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本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作用,带动土地流转。
“产业、农民、土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三个重要要素,它们是一环紧扣一环的关系,这些要素整合在一块,就将推动本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黄家河说。随着我市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壮大,今后,我市土地流转将会更进一步呈现规模化发展态势。江门要进一步发展现代农业,更科学、更稳妥做好土地流转工作,是关键工作之一,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黄家河还建议,在今后工作中,应当建立一种更为规范的评估体系,保证农民在流转过程真正受益,同时流转的形式也应当更为丰富多彩,保证农民多层次流转的需要。
江海区外海街麻二村
抓住机遇搞物业出租
不办企业,出租土地建厂房,办起物业出租,村民做小生意增加收入……外海街道麻二村利用土地流转政策,打造“筑巢引凤、招商引资”的经营模式,吸引工业企业进驻,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村里在建厂房的同时,配套建起了厂企员工宿舍楼,楼上建宿舍,楼下盖商铺,逐渐形成小型社区,广开致富渠道,村民收入稳步增长。
随着城市发展需要,外海街道许多村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办起实业,麻二村也不例外。自2000年以来,麻二村通过江海区招商引资的扶持,利用土地流转的政策,建起了厂房,盖起了配套宿舍,走上物业出租的致富之道。
麻二村村委会书记马锦成称这条发展之道为“筑巢引凤”,他说:“当初这么做引来了一些争议,村民怕福利减少,影响了自己收入。”事实上,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当初的“争议之路”已经越走越宽。
目前,来麻二村办厂厂家超过30家,签订的合同一般为5年至10年期,续租的不少。目前,全村出租厂房面积达到了80000多平方米,没有空置厂房。厂房建起来了,人也自然来了。据统计,村里的外来务工人员超过10000人,如何就近安置呢?村民将自家房子改建成楼房,用于宿舍出租,楼下改成门面房,做起小生意,服务了群众也开辟了财路。为了满足大型厂企的需要,村里还在附近配套建起员工宿舍,商铺林立,逐渐形成小型社区,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村里的收入增加,福利大部分都用于改善民生。
农民心声
麻二村村民黄姨因此受惠,几年前,她把家里的房子改建成三层洋楼,楼上作为宿舍出租,共有六户外来工租住在此,每户月租100元左右。
楼下临街的商铺有30多平方米,黄姨在这做起百货小生意,一个月收入几千块钱。黄姨说:“楼上楼下都是自己的生意,日子过得还不错。”
恩平市沙湖镇
成立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沙湖镇是恩平市大的农村镇,共有耕地面积5.2万亩。长期以来,沙湖镇土地流转较为频繁。2010年6月4日,沙湖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我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沙湖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在沙湖镇农业办公室。该中心由沙湖镇副镇长冯天阳兼任主任,农办主任梁荣杰任副主任。各村委会也相应成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与此同时,为规范管理和运作,该镇还建立了“一栏三簿六制度”为主的管理制度。
据梁荣杰介绍,该中心成立后,沙湖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以后,不仅避免了土地流转暗箱操作等行为发生,也通过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提升了土地流转的规模与质量。据冯天阳介绍,通过中心信息平台招租,该镇的土地流转价格不断上扬,由最初每亩租金200—500元/年,最后上升到800元/年,甚至个别条件好的水田每亩每年流转价格突破了千元大关。
农民心声
沙湖镇成平村委会书记何卓明告诉记者,自从沙湖镇农业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后,该中心的规范化、公开透明化给投资商和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卓明说:“现在大部分来我们村投资的农商都要求一定要通过该中心签署土地流转合同,村民也很相信那边的工作人员,觉得自身利益能得到充分保障。”
新会区罗坑镇和平村
每亩地流转价格接近千元
新会区罗坑镇和平村连片400多亩的耕地马上要开耕,和其它地方不同的是,这里的地被会城的一位老板租下了,将用来种植水稻。通过土地流转,不种地的农民纷纷到镇上的工厂打工,或者接一些杂活来做。同时,每亩流转土地给村民每年带来近千元的收益。
和平村是怎样将自己的耕地发包出去的?和平村的做法是,通过信息联络员把情况上报给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由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公开栏将信息发布出去,一周时间不到,便有需求者找上门了。
前年成功引进了浙江省陈华平等4个大耕户联合租赁,让农户更为欢喜的是,每亩耕地的流转价格为950元,比平时自己种植水稻得到的收益高得多。该承包户连片种植西瓜396.33亩,承包户承包期满到期后,近期通过镇土地流转平台,引入新的承包户签订合同流转耕地464.68亩,种植水稻。
记者从新会农业局获悉,截止到去年底,新会区共流转土地16.98万亩,其中,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发包的土地流转面积13.1万亩,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流转面积3.88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5%,参与流转的农户1.23万户。
总体来说,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真正壮大了集体经济,惠及村民。实现了由过去“百人养一人肥”向“一人养百人肥”的转变。
农民心声
和平村太平村小组组员李伯说:“我的田将近2亩,和其他村民一样,都发包给了同一个老板,我一年可拿到近2000元。10天后,我们出租的田就开始春耕,这次听说老板要种水稻。说实话,要是没有村委会和镇政府帮我们联系,我们偏僻的太平村哪有老板看得上?田租给老板好不好,村民说了算。我们村除了留一点人口田,村民纷纷都把田租给了老板,人人有钱分。现在不用种地了,年轻一点的村民去打工,有的则帮老板管理耕地,在村里接点杂活,比自己种田强多了。希望越来越多老板来关注我们和平村,帮农民找挣钱的路子。”
(记者:赵焕明 冯瑶君 胡伟杰 刘静静 通讯员:吴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