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在农村实践中缺乏一套科学规范的操作规程和落实体系,致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遭遇“卡脖子”的问题。当前的一些科技下乡,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相关部门点对点的去“送”,这样做,覆盖面小,延续性也不好。
如何能使全国7.5亿农民都能接触到科技农业带来的变化?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资深媒体人魏永刚认为,一方面送科技下乡的体制机制需要改革,另一方面,农业科技研究者也应多针对农民的需要进行科技研究,以免成果和需求“两层皮”的出现。
魏永刚:一方面,农民渴望新技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多便利,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很难到达分散的农村,到达广袤的田野。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最短缺的一环,可以说就是没有一个直接通达农村的“技术终端”。曲周县的农家科技小院在这方面是一个很好的探索。
这个探索至少在两个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启示。第一,农业技术推广需要直接到农业生产一线,需要直接送到农民手中。第二,农业技术推广不是简单地“送”到农民那里万事大吉,还需要技术服务的跟进。第三,在今天这样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有可能来建立起通达乡村的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网络。曲周的农家科技小院正是因为解决了农业科技推广的终端,既进行农技推广,又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才受到农民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