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首页 > 土地市场

麻江蓝莓 一个传奇

2012年02月23日 11:18来源:点击量:0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省科学院研究员、在麻江搞了12年研究的蓝莓专家聂飞以这样的开场白拉开了话题:“麻江蓝莓的发展,是一个传奇。”
  1999年,中科院在我国西部地区寻找蓝莓研究示范点,2000年春,麻江引种100株美国蓝莓。
  此时麻江刚刚成立果品办公室,目的是发展城郊型农业,丰富县城果盘子。聂飞任果品办主任。
  2002年,在100株蓝莓引种成功后,聂飞主张以每株50元的价格,购进8000株蓝莓种苗,扩大生产。
  40万元对于麻江来说可以说是天价,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时任县委书记马仁华在聂飞的报告上写下了300字的批示,10多年后,聂飞依然能倒背如流:“中国进入WTO后,农业是弱项,我们有什么产品能进入国际市场?我认为,蓝莓的潜力很大……功过是非,请今后的麻江人民评说。”
  今天,麻江蓝莓发展到近两万亩规模,更重要的是,以黔东南州为核心区域,贵州开始将蓝莓作为“十二五”扶贫攻坚的特色农业产业加以打造。
  蓝莓一身都是宝,全省种植达到50万亩以上后,我们有信心做全国的龙头,省科学院院长何力说。
  5年打基础,10年见效益,20万亩种植规模,数百亿级的产业体量,黔东南州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州委组织部长王贵这样描绘他心中的蓝图。
  从丰富一个县城的果盘子,到在全省范围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从对40万元投入的质疑,到对“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级”的猜想,贵州蓝莓已经和将要书写怎样的产业传奇?这其中,有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启示,又有怎样的思考?
  今日麻江蓝莓大热
  南下的强冷空气让2月11日的麻江十分寒冷,气温降到零度以下,山上的灌木丛挂满了白色的冰凌。
  和麻江蓝莓的第一次接触颇有些“不期而遇”之感。
  虽已立春,龙山乡的蓝莓基地连绵的小山包远远看去还是一片萧瑟。蓝莓在何处?
  下午3点,麻江县副县长黄绍海带记者走进蓝莓基地的“梯田”:“这就是蓝莓。”50厘米高的纤细的小灌木枝条上缀着一串串紫色的花苞。
  “你看,这些紫色的是花芽,明年就能挂果了。”黄绍海说。
  龙山乡的蓝莓基地大约有2000亩,水泥路一直通到山顶,山坡上分布着几个大水池。
  “麻江蓝莓基地的建设整合了坡改梯、土地整理、交通、水利等多方的资金投入,基地建到哪里,路和水利设施就修到哪里。”
  麻江一日访蓝莓。从龙山乡到宣威镇,建设中的蓝莓基地比比皆是。黄绍海说,麻江准备将种植规模扩展到8万亩。
  宣威镇笔架村白岩组的蓝莓种植大户王书祥自2008年开始种植蓝莓,如今有150亩规模。
  蓝莓是老王的宝贝疙瘩,看到聂飞前来,马上开始咨询:“今年天有点旱,你看这花芽是不是太少?”
  “不少了,这就很好,花芽要是太多了,养分跟不上,反而会有伤害。”聂飞说。
  “刚刚施完肥呢,”老王用脚尖挑起蓝莓根部的土:“用草和牛粪沤的肥,没施化肥。”
  2011年麻江蓝莓采摘体验活动,宣武镇麻江蓝莓试验示范基地涌入了1万多游客。
  王书祥对不断升温的市场感受很深,“去年收入20万元,今年希望能收回所有的投资。”
  黄绍海说,如今的麻江,蓝莓大热。
  蓝莓大热,聂飞成为投资商追逐的对象。在宣威镇翁保村正在建设的组培育苗基地,贵阳市花溪区湖潮乡的领导和客商经过一个下午的电话联系终于追上了聂飞,湖潮乡准备种植蓝莓,特地来向聂飞请教。
  12年铸就先发优势
   科技领先:
  南方蓝莓技术贵州一马当先
  2003年,聂飞曾希望引进种苗培育技术,遭到拒绝。
  “这是我们的饭碗啊!怎么能给你们呢?”掌握种苗培育技术的江苏植物所专家说。
  没有种苗,就无从谈起产业。
  2004年,聂飞的种苗繁育研究从一个小窝棚起步。蓝莓的扦插育苗需要1年多的时间方能成功。
  2005年的一天,聂飞扒开窝棚里的泥土,眼前一亮,扦插种苗生根了。第二天,他请来县委书记视察。
  “真的成功了?”书记扒开一株种苗,有根系,扒开第二株种苗,也有根系,第三株,同样有根系。
  “不扒了不扒了,”书记赶快重新给种苗覆上土,“这是宝贝,扒多了弄死了就不好了。”
  聂飞说,种苗繁育的成功,是他12年科研经历中最难忘的时刻。
  种苗繁育的成果使麻江蓝莓开始走上产业化之路。培育第一批种苗时,正值盛夏,凌晨4点,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早早起床,赶在太阳把露水晒干前摘下嫩枝,用县委书记的小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苗圃,赶在早上9点前扦插完毕,否则,太阳一大,嫩枝就会枯萎。
  自2000年引种蓝莓以来,聂飞带领麻江科研团队先后掌握了国内领先的蓝莓品种筛选、种苗快繁、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成套技术。贵州蓝莓实现每亩1000公斤以上的高产,远远高于目前国内另一个主要种植地东北地区。2010年,贵州、湖北、湖南、云南、四川、福建等省组成了“中国南方地区蓝莓产业科研协作组”,聂飞任组长,由此,何力将聂飞称为“南方蓝莓首席专家。”
  路径成熟:
  四种模式确保规模化种植
  现任黔东南州林业局副局长的唐勋忠在麻江任副县长时,负责蓝莓产业发展。一天,他接到一位农民的电话:“唐县长,今天我采了5斤蓝莓果,你帮我卖一下嘛。”
  “咋个帮你卖嘛?”唐勋忠很挠头。
  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蓝莓种植形不成规模,难以保证产品质量,难以引来外地客商,进入不了市场,农民难以获得效益。
  唐勋忠和聂飞对“5斤蓝莓愁销售”的故事有一致的解读:“蓝莓的种植,一定要走规模化的路子。”
  “5斤蓝莓没销路”的窘境,不会发生在王书祥身上。
  2008年,深圳打工的朋友带回市场信息:蓝莓太贵,1斤要100多200元钱。刚刚遭受雪凝灾害,养鸡失败的王书祥心中一动,决定将办养鸡场的150亩土地变成“蓝莓种植园”。
  规模大自然名气大,老王说:“外地的老板都是自己找上门来收蓝莓。”
  去年,王书祥家的蓝莓销售火爆,收入20万元。今年,蓝莓尚未挂果,日本客商就已预定了全部产量。
  像王书祥这样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麻江总共有26家。
  王书祥如今办起了企业:奕彩珠蓝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他说,当初,看到外地企业到麻江种蓝莓,也给了他发展蓝莓种植的信心。
  黔甬蓝莓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到麻江种蓝莓的企业。2005年,公司老板杨鹤亭到黔东南招工,意外发现麻江有蓝莓。多年从美国为日本进口蓝莓的杨鹤亭把招工变成了投资,建起了1200亩的种植基地。
  企业租赁农户土地兴建蓝莓基地,是麻江发展蓝莓种植的主要模式,现在,来自香港、宁波、连云港等地的10来家公司,在麻江投资种植基地建设。
  杨鹤亭很精明:“现在基地还没有进入丰产期,客户给我要10吨,我也只能给1吨,尽可能和更多的客户保持联系,等产量上来后,销路肯定不愁。”
  杨鹤亭目前保持着与日本、欧洲及俄罗斯客户的联系,今年,基地的蓝莓有望直接出口到日本。
  企业租地建蓝莓基地,也让农民得了实惠,麻江山坡地租金每亩租金已经超过200元。
  杨鹤亭说,农民不仅收获土地租金,每年,基地雇请当地农户进行采摘、基地管理等的工资支出约90万元。他算了算,每人每年增收过万元。
  科技特派员创业、农村合作社成为麻江继企业投资、大户种植后兴起的规模种植新模式。
  麻江规定,机关干部作为科技特派员租用土地种植50亩以上蓝莓,留职留薪、待遇不变。20多位机关干部由此成为蓝莓科技特派员,投身创业。
  今年,麻江将组建10个左右的蓝莓合作社。黄绍海说,这不仅便于技术指导和质量控制,更有利于整合项目补助和贷款贴息等兴农措施给予集中扶持,下一步,县里还将引导农村合作社展开和企业的合作。
  目前,全国蓝莓种植面积总共仅18万亩,麻江就占近两万亩,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蓝莓生产基地。
  国内领先的科技支撑,经历了市场考验的规模种植模式,在全国蓝莓种植面积仅18万亩,国际总产量仅80万吨,蓝莓产业方兴未艾的背景下,贵州蓝莓产业赢得了先发优势。
  “外地客商常对我说,黔东南的土地无比洁净。”王贵更指出贵州蓝莓的生态优势,“发展蓝莓,黔东南既得天时地利又得人和,此时不作,更待何时!”
  蓝莓产业多彩猜想
  黄绍海对麻江蓝莓产业发展的定位是:“打造中国蓝莓核心区”。
  “麻江‘十二五’期间将发展8万亩蓝莓种植基地,清水江沿岸是一个重点。”黄绍海说:“这样的布局,将形成一条蓝莓观光与自然山水、民族风情紧密结合的旅游线路,从而带动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勃兴。”
  黄绍海的激情猜想,来源于黔东南州决策层对蓝莓产业的理性思考。
  蓝莓的产业链条横跨一、二、三产业,是串起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和黔东南州工业强州、城镇带州、旅游活州战略的一条红线。黔东南州组织部长、州蓝莓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王贵说。
  “黔东南州缺乏矿产资源,发展工业,首先要创造资源。”“十二五”期间,黔东南州将发展20万亩以上的蓝莓种植基地,为建成全国居大的标准化蓝莓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这就是黔东南州发展工业的资源。”王贵说,依托蓝莓加工,黔东南州将形成从蓝莓饮料、果酒到花青素提取的轻工产业集群。目前,黔东南州正与贵阳医学院合作,对蓝莓对肝纤维化的抑制机理展开研究。“如果蓝莓成为新药创制的原料,工业产业链将进一步向高端延伸。”王贵说。
  “春观花、夏采果、秋赏叶、冬品酒”,王贵对蓝莓休闲旅游价值的总结充满诗意:“创建蓝莓风情村寨、风情小镇、培育蓝莓观光采摘园,将大大提升黔东南原生态旅游的档次、内涵以及国际化水平。”
  在贫困地区打造出“百亿级”的大产业,将从整体上带动黔东南州农民增收致富,摆脱贫困。对蓝莓产业,黔东南州还寄予扶贫攻坚的殷切期望。
  “蓝莓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目前农民可以从蓝莓种植、管理、采摘等工序中每亩获取劳务输出2000多元,加工、营销环节还可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王贵说,“这将促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实现就地就业。”
  2月16日,贵阳,省科学院,院长何力在办公室起草蓝莓产业发展相关报告,准备向省领导提交。
  推进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贵州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近年来省科学院不断强调的工作思路。“贵州已经掌握蓝莓种苗繁育到高产栽培的成套核心技术,发展蓝莓产业正当其时。”何力说。
  何力称,蓝莓产业已经引起省领导的高度关注,正在筹建中的贵州省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研究院,已将蓝莓列入首批产业化项目。
  在麻江精耕细作12年后,省科学院将发展蓝莓产业的视界扩展到全省。除了与黔东南深度合作建设20万亩蓝莓基地外,省科学院已在惠水兴建蓝莓设施农业示范点,安顺、遵义、铜仁等地也已纳入蓝莓种植推广布局之中。“十二五”期间,通过示范带动,省科学院将力争全省蓝莓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在开阳,省科学院正在兴建占地500亩的精品蓝莓园。
  “精品蓝莓园既是研发基地,蓝莓新品种培育、高效栽培及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一系列技术将在此不断‘更新换代’,同时,也是一个高端酒庄,承担起市场展示、城市消费者培育的功能。”何力说。
  省科学院下属的省植物园,正着手引种全世界所有蓝莓品种,建成蓝莓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
  “蓝莓产业需要链式反应”,何力说,省科学院已经开展花青素提取等一系列精深加工技术的研发,确保蓝莓产业链延伸,同时,依托技术转化与产业发展研究院,“贵州可以从省外甚至国外整体引进掌握蓝莓精深加工技术的人才团队,共襄蓝莓发展大业。”
  而更长远的目标是,整合生物所、理化测试中心等诸多科技资源,打造出重点实验室或工程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通过科技支撑,确保贵州蓝莓产业真正“站在高端、影响高端”。
  热潮背后全景思考
  蓝莓热潮,如今已跨越麻江县界。
  黔东南州已经明确将蓝莓作为全州特色支柱产业加以打造,“十二五”期间,全州蓝莓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
  省科学院在打造黔东南州种植基地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在全省范围展开示范种植,“十二五”期间,力争全省蓝莓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
  蓝莓热潮,也已跨越贵州省界。
  湖南、云南、湖北、四川……周边省区纷纷开始谋划蓝莓产业。掌握先发优势的贵州蓝莓,如何迅速做大做强
  蓝莓热潮,在黔东南催生诸多“发展的烦恼”,破解这些发展的烦恼,蓝莓产业方能发挥先发优势,创造贵州速度,在日趋激烈市场竞争中,成功登上产业高地。
  种苗繁育——
  贵州品种保证市场强势
  蓝莓大热,种苗吃紧。
  今年,黔东南州将在黄平、雷山、凯里、黎平、台江各建200亩的蓝莓种植示范点,遭遇种苗紧缺难题。
  “我们种蓝莓的坑坑都挖好了,你们把苗拉走了,我们咋个办?”各地到麻江拉种苗的车被当地百姓拦住不准走。
  王贵说,黔东南州20万亩蓝莓种植基地,总计需要5000万株种苗,平均每年需1500万株左右,今年种苗缺口在1000万株。
  王贵介绍说,目前,黔东南州已选定7家企业投入蓝莓种苗繁育,种苗缺口有望在明年解决。
  而在聂飞看来,蓝莓种苗不仅需要量的提升,更需要质的创新。“贵州品种”的研发和培育必不可少。
  “我们准备每隔3—5年,培育出一个适合贵州条件的新品种,贵州蓝莓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方能保持独特优势。”聂飞说。
  王贵说,黔东南将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种苗繁育等科技研发。
  土地流转——
  利益共享破解惜地瓶颈
  蓝莓大热,麻江地贵。
  随着蓝莓基地的扩展,麻江地租不断上涨,为规模化种植整合连片土地遭遇农民惜地,土地流转成了难题。
  王贵说,黔东南准备试验推广“328”模式,破解土地流转难题,具体内容是,前三年是蓝莓基地建设期,企业付给农户土地租金,而在挂果投产后,收益农民与企业二八分成。
  王贵说:通过土地流转,让农民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参与蓝莓基地建设,成为蓝莓产业工人,方能形成企业主体带动农民积极参与的态势,确保20万亩蓝莓基地的实施。
  招商引资——
  既要龙头带动又要百花齐放
  蓝莓大热,客商纷至沓来。
  唐勋忠的手机已经成为招商热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响个不停。“上海来的,准备投资蓝莓。”唐有些抱歉。
  蓝莓现在产量少,价格高,今后产量剧增,会不会出现价格快速下滑,“果贱伤农”情况?
  “假如加工量达到产量的50%,蓝莓价格就能基本稳定。”唐说。
  准备在黄平建设5万亩蓝莓基地的中房集团是目前黔东南蓝莓招商的“最大客户”,在唐看来,大型龙头企业的进入是黔东南蓝莓产业取得快速而稳定发展的关键。
  “招商引资,既要龙头带到,也要百花齐放”,王贵说,“黔东南蓝莓产业要按照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与此同时,企业的引进坚持多元化,拒绝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公平竞争,方能确保蓝莓产业的良性发展,才能让种植农户不会遭遇压价收购,确保他们的合理收入。”
  科技支撑——
  技术培训造就新型农民
  蓝莓大热,掌握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紧缺。
  2月9日,麻江举办蓝莓技术培训班,原本预计70人参加,不料一下子来了150多人。
  缺少熟练掌握种植技术的新型农民,是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今年,黔东南准备举办四期技术培训班,为每一个蓝莓基地县培训技术骨干,同时州职业技术学院今年专门增设两个“蓝莓班”,集中培养100名“蓝莓大专生”。
  王贵说:“他们将成为创业的种子。”
    (记者:范朝权 王宁)
85%的人还看了
你可能也爱看
附近热门土地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资讯
加载中...
火热
招募中
城市
姓名

下载土流APP

获取一手地块信息

小土给您发了元的新用户红包
距离领取结束时间还剩
-
-
-
恭喜获得土流红包
0
已存入您土流APP的账户券包
您可下载app进行查看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