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不少地区正在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农业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这本应成为农业现代化、农民致富的有效渠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新型农业”“互联网++农业”等幌子,通过搞“共享农业”、办“合作社”等手段,编造出种种吸引眼球的赚钱噱头,许以高额回报,引诱农民参与投资。今天小编盘点了正在广泛传播的6大涉农骗局!农民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假“扶贫”,真骗钱
按照《禁止传销条例》规定,不管如何包装,只要符合三个特征即可认定为传销:交入门费、发展下线、通过直接或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来计算报酬。冒充扶贫工作人员,在电话里或者短信中一般会做如下表述:扶贫补助已经到账,为了避免您提取过程中遇到问题,我们会在某个时间,在某银行、某指定的存取款机器中,专人引导操作。然后骗子们会通过提前改装这台ATM,从而轻而易举的复制到受骗者的卡片信息。
注意:领取扶贫补贴一般不会要求贫困户到ATM机上操作,一旦接到类似电话或者短信,基本可以判定是诈骗。
如果在家里或者村子里遇到自称是扶贫干部、银行工作人员的,可以要求对方出示工作证件,如无法出示证件,可以告知村镇干部或者派出所,如果有证件,但是不能辨明其真伪,可以要求对方联系村镇干部,然后在村镇干部的陪同下,再进行入户调查。记住,当你提出这一点,如果是骗子,有90%的概率他们会立马撤走,停止行骗。
二、挂果收益权骗局
近年,有一种“互联网+农业”的猕猴桃种植项目,宣传称投资人出一部分资金,即可购买该公司20棵猕猴桃树30年的挂果收益权。
骗子公司称,只用交纳6000元,即可享受到11800元的权益,如果能够拉来更多投资人,还会根据情况获得不菲的奖金。用户一旦缴纳费用,公司就出事了,公司老板也跑路了,公安机关找到他取证时,很多投资人才知道陷入了传销骗局。
注意:这种诈骗手段与前面的“扶贫+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高收益、高回报来诱惑你,拿到钱后就跑路。
三、订单农业骗局
案例:2001年起,一家名叫海南锦绣大地的公司,利用媒体宣传种植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能致富的广告。
该公司称与种植户签订包销合同,种一亩仙人掌,三个月就能收获,保证一年至少收入6万元。
这种“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模式吸引了广大种植户的参与。最终,大量无人回收的仙人掌,只好割下来喂猪。
注意:凡是高价炒作的种源,凡是品种新奇且高价回收的,基本上都是骗局。签订单时说得天花乱坠,收完钱后无一不是卷钱走人。
四、新型农业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办‘合作社’、搞‘共享农业’、推出APP等方式引诱会员认购果树菜地家畜等产品获取收益,进行非法集资后跑路,诱骗不少农民上当。”山东省公安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19年以来,山东涉农领域案件增长幅度较大。
注意:此类骗局有四个特征,一是打着合作金融旗号;二是公开设立银行式营业网点、大厅或营业柜台,可出具“存折”“存单”;三是雇用农村地区银行机构原业务“代办员”;四是案件集资参与人单笔投入案值普遍不高。
五、农村合作社骗局
案例:2016年7月,河北沧州南皮县寨子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徐书生跑路。他通过镇上各村的信贷员,吸收了800余户村民至少2600万元存款。
徐书生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拉了15个自己的亲戚和同学进来当信贷员,对外宣称:寨子合作社,存款利息高。二就是跑路。就这样,他成功借用农村合作社的名义骗了800多户农民。
注意:“合作社”无论伪装的精妙与否,总会有漏洞百出的破绽,比如大额资金并非流向农业领域、天上掉馅饼的高额回报、核心层的生活现状变化等。需要细心留意。
六、造林大骗局
案例:山西代县雁州专业造林合作社以国家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为由,与晋北很多农户签订活立木交易“保赚林”合同,骗取巨额资金。
56岁的村民任美茑告诉记者,考虑到自己和老伴年老后没有退休金,就想着把钱存到这“保赚林”里面,但是现在代理员们都被警察抓了,就盼望着国家能把这些钱给追回来。当初任美茑觉得驻村代理员老刘人不错,值得信任,就往里面存了3万多元,没想到却上当受骗了。
注意:“万里大造林骗局”为何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主要是很多农业圈朋友对“造林”了解甚少,骗子通常都会利用群众对某个行业比较陌生的特点,编织关于产品、市场、高科技等方面的谎言,虚构一个高收入、高盈利的产业链条。
我们阻止不了骗子行骗,但是可以提高自身的辨别能力,擦亮眼睛。其实,再高明的骗局都会有破绽,只是因为我们太想做成这笔生意或太想赶紧把货卖出去的心理,在利益诱惑下失去了该有的判断力。做农业本就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当“好事”真的降临到头上的时候,需要谨慎谨慎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