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树的中文学名是黄耆,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西北等地区,一般生长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那么黄芪树长什么样呢?
一、黄芪树的生长习性
黄芪树是豆科、黄耆属的植物,也是一种药用植物,主要的药用部位为黄芪树的根部,黄芪树根味甘、性微温,具补气固表、利尿抗菌、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
黄芪树一般生长于中国温带和暖温带地区,喜日照、凉爽气候,耐旱,不耐涝。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多生长在山坡中、下部的向阳坡及林缘、灌丛、林间草地、疏林下及草甸等处。地上部不耐寒,霜降时节大部分叶子已脱落,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重新由宿根发出新苗。
二、黄芪树长什么样?
黄芪树是一种高50-100厘米的多年生草本草本植物,它的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黄耆的叶子为羽状复叶,一般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
三、黄芪树的病虫害防治
黄芪树的病虫害一般为枯萎病、白粉病以及小象鼻虫等,其中:
1、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部病害,防治方法是不在酸性土壤上种植,不在低洼地栽培,不重茬。可用5%石灰水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灌浇病穴。
2、白粉病是主要为害叶片和荚果的病害,防治方法为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1500倍液或1:1:120波尔多液喷雾2-3次;也可用50%代森铵水剂10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3、小象鼻虫的防治可在出苗后隔10天用敌百虫2000倍液喷雾,以杀死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