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
9日,市农业局统计表明,截至目前,我市已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6万人,新增转移收入29.42余亿元,农民工资性收入显著增长,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较上年增长33.72%,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近年来,随着我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进程的加快,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都市农业“4210”工程的全面实施,我市农业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有效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得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显著提高。市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郭焕波介绍,目前,我市已转移培训农村劳动力36.96万人,占计划数的139.3%,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37.6万人,完成计划数的150.4%,新增转移收入29.42余亿元,全市“两转”工作取得新突破,有力拉动了农民增收。
目前,我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比率已创历史新高,至于我市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显著的原因,郭焕波分析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已不再主要依赖种菜、种粮、养殖等家庭性经营收入。近年来,我市各项惠农支农政策都得到贯彻落实,农民在各项惠农资金补助下,增收基础得到强化,同时,全市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受过相应技能培训的农民,都纷纷在农业园区和企业实现就近就业,提高了收入。”仅去年一年,我市对各级龙头企业投入的扶持资金就达到了5500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市扶持引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1户,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5户,市级龙头企业342户。去年全年发展的14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其辐射带动农户就业的就达30万户,土地245万亩,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去年,我市还加大对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投入约3.2亿元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并投入6100万元建设我市“菜篮子”蔬菜基地,在各项科技措施的有效落实下,都为农民实现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外,我市还积极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建立农村合作社,大力度建设农业园区,使农村劳动力有了转移空间,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降低了,农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农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今年,市农业局还将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工作力度,计划改造中低产田21.6万亩,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同时,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45万亩,产量达到300万吨,并新建和改造8万亩蔬菜基地,使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其中鲜切花产量达到51亿枝。进一步提升畜牧产业,支持生猪、奶牛等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使肉类总产量达到47万吨、奶类11.5万吨、禽蛋9万吨。培训农村劳动力27万人,转移输出25万人,力争使新增转移收入达到21亿元。
(记者:杜仲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