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还是那块地,却纷纷种上桃树、砂糖橘、茂谷柑等特色农作物;农民还是那些农民,脑子灵活多了,他们的房子变新、变高了,生活更富裕了……
近年来,梨埠镇沙地村古殿自然村村民通过创建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分红,成员平等”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的新路径。
理念谋划:古殿模式在这里缔造
走进梨埠镇沙地村古殿自然村,放眼望去,一片近1500亩的果树花卉基地绿意盎然,郁郁葱葱,宽阔笔直的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令人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顿觉神清气爽。
“这里原先可是一片荒山野岭。”沙地村主任黎敏桐介绍说。2006年以前的古殿自然村,土地条块分散,贫瘠不堪,村里的农户只能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点木薯之类的杂粮,有的干脆就抛荒不种了,村里大批有一技之长或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弃地外出打工,大量土地闲置,满打满算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不足1500,是远近出名的贫困村。
这么多好好的土地,不合理利用起来不都浪费了?看着大片大片土地长满荒草,村民们都心痛了,开始寻思着将闲置土地集中起来重新规划利用。
2013年年二十九晚至2014年年初七,一连9天,该村“两委”干部以及在外创业有成的企业家周伟奇、周启雄、车亚金等村民代表相聚一堂,经集中讨论决定建立“古殿仙迹果蔬专业合作社”,村民可以“土地股”和“资金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获取分红。合作社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盈余分红,成员平等”的原则,将入股的土地统一规划重新整治后,集中连片流转,采取对外发包、租赁等形式,拓宽农民增收道路。
为动员农户拿出土地和资金入股,该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宣布成立“古殿仙迹果蔬专业合作社”有关事宜,同时合作社成员积极做大伙思想工作。黎敏桐说:“我们写了协议书,协议书中除列出入股的好处外,还把村里过去与未来的生活作了比较,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村中89户村民无一例外全部入股,入股土地3000亩,同时548人以800元每股形式,购入了‘资金股’。”
现实转变:土地流转“富”了农民
该村村民周伟盛甚是风趣地说:“其实地块还是大家以前的地,只不过大伙由地的‘主人’转变成了现在的‘打工’者。”他笑着算了一笔账,以前年景好的情况下,光靠他家那点地,一年也就赚个几千块。现在流转之后,今年他和同伴在合作社承包下了120亩连片土地种植砂糖橘,按去年的市场价格估算,3年后,除去果树收成10%上缴合作社,每亩土地将为他带来1.5万元经济效益。
其实,对村里入股的农户来说,不单单能拿到分红,而且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获得另一部分收入,成了赚薪金、分股金的“两金农民”。“尤其是农村的‘3860部队’,他们在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60元。”黎敏桐解释说,所谓的“3860部队”是指,农村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人外出打工没人要,而在合作社打工每年能挣三四千元。
目前古殿仙迹果蔬专业合作社通过规划整治后推出了1500亩土地,以每亩60元租金将土地发包,已全部发包完毕,发包的土地严格按照合作社统一规划,用于种植观光水果和发展农家游等服务业。为规避发展种植产业的风险,提高抗风险能力,合作社还规定了以3户农户为一组起租,统一提供生产资料、统一收购销售的“贴身”服务,保障了承包者的利益。谈到下一步打算,合作社理事长黎坤华说:“考虑到村民承租能力,合作社计划每年陆续推出300至500亩土地,我们计划利用三五年时间,把古殿村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点,让观光水果、生态农家游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同样的地块,怎么就变成了如今的“金”土地了呢?黎敏桐一语道破了其中的奥妙,关键就在成立合作社实行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土地相对集中,可以实施规模经营。土地流转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构建和规范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参与分享成果,凸显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获得财产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