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站鄂伦春族民族乡,隶属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位于大兴安岭主脉东南部,古驿道黑洛线400公里处,乡政府驻地十八站村;东临呼玛县白银纳乡,西临塔河镇,南靠韩家园林业局,北接依西肯乡。有呼玛河、疙瘩干河、依沙溪河等河流,均属黑龙江水系。乡内棚室蔬菜远近闻名,桦皮工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旅游景点有十八站遗址,属旧石器文化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站汉族村依托背靠十八站林业局3万人消费市场的地缘优势,针对本村耕地少的实际,扬长避短,积极抓好小麦、大豆等传统种植业的同时,积极发展棚室生产。创业村根据耕地量大、农药残留量小的实际,突出马铃薯栽培。奋斗村以瓜果蔬菜、经济作物和特色养殖为主。兴建村则突出小麦和大豆种植。永丰村由于村址撤到乡址,重点发展劳务输出和个体私营经济。鄂族村依托新建的黑木耳养殖基地成为食用菌栽培专业村。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324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农民人均收入7429元,比上年增长22%。
十八站鄂伦春族民族乡旅游景点有十八站遗址,属旧石器文化遗址,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站乡,以清代设置的驿站得名。中华民国成立后,先后隶属呼玛厅设治局和呼玛县管辖。
1929年2月,划归鸥浦设治局管辖,同年6月将鸥浦设治局改为鸥浦县。东北沦陷后,隶属鸥浦保。
1947年3月,划归呼玛县管辖,隶属鸥浦区。
1953年由政府拨款建立新村,安置游猎的鄂伦春族定居。
1957年11月,设置十八站鄂伦春族乡。
1958年9月,改称十八站人民公社。
1981年8月,划归塔河县管辖。
1984年初,政社分开,改为十八站鄂伦春族乡,是黑龙江省鄂伦春族聚居区之一。
辖6个行政村:永丰村、兴建村、创业村、奋斗村、鄂族村、十八站汉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