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开发整理的必要性
(一)土地开发整理为奉化市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农村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是我市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化进程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就是要不可避免地占用一定数量的耕地,再加上近几年来,甬金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兴建,使本原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突出.据统计,1990年至2000年,奉化市耕地减少 1018公顷,人均耕地占有量从1990年0.0661公顷降至0.0564 公顷,大大低于全国、全省、全市的水平。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土地整理新增有效耕地面积的60%,可折抵建设占用耕地补偿指标,这对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的获得,不仅是用地指标的增加,而且为农民建房、乡村企业等一般性项目的开发提供了用地保障。由此可见,土地开发整理无疑是落实耕地平衡有效措施,并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创造了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土地整理开发工作是事关奉化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大局。
(二)土地整理开发被实践证明的可行性
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必须加强政府对土地整理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奉化市土地整理中心成立于2001年上半年,由原土管局和财税局抽调人员组成班子,土地整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扎实和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乡镇和农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 “政府宏观控制、农民积极参与”、“政府补一点、镇村筹集一点、农户出一点”的新路子。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奉化市已累计整理土地面积1707公顷,新增耕地188公顷,为非农建设获得折抵指标188公顷,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指标的强烈需求。并使土地整理工作和城市化进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到了战略发展的高度,向人们展示了土地整理工作今后的光明前景。奉化市滕头村在集约利用土地,旧村改造、开展农村土地整理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滕头村在土地整理方面的工作经验。
奉化滕头村现有291户人家,795人口,818亩耕地,156亩山林。几十年来,滕头村以土地为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把一个“一穷二白”的旧农村建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该村兴建农民别墅,没有浪费一分耕地,靠的就是土地整理和集约利用土地而致富的。他们主要抓了三点:
1、改土造田、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六十年代初,针对滕头村地势低洼,旱涝不断,生产条件十分恶劣,所谓“地不平,水不清,灯不明”“亩产只有二百零”的情况,老书记傅嘉良带领党员一班人对全村的水、田、路进行综合治理。1966年以后的每年冬春,全村群众自费参加土地整理,至今累计投工43万工,人均移动410方土石料,搬掉136个沙丘、坟墩,填平29条河槽,将1200块大小不一的农田改造成200块大小一致,排列整齐,平平坦坦的旱涝保收田,同时新开河道1400平方米,渠道10000米,修机耕路8500米,设排灌自立门户的水泥暗沟。改土造田不但有效地保护了耕地,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使亩产连年超吨粮,而且新增加了52亩耕地。
2、二是改造旧村,建设新村不占一分耕地。
滕头旧村、房屋分散零乱,破旧潮湿,不但居住环境恶劣,而且浪费了许多土地。79年开始,村党支部决定开展宅基地整理,改造旧村,建设新村。为此村党支部制订了“统一规划、统一建造、统一分配、分批拆建、集体补偿、保护耕地”的新村建设方案。从79年到90年10年间,滕头村共投资311万元,把旧村统一改建成座北朝南的二楼一平农家新楼,村里统一浇制了水泥路和环村河,建造了公共设施,对全村进行了绿化。最近滕头村投资1000多万元,利用对边角地和废弃河塘进行整理,在整理出的宅基地上审批建造50多幢新颖别墅群,使农村住宅大规模地向城市化推进。
3、合理开发土地资源,发展立体农业,提高土地利用率。
通过土地整理,滕头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粮食连年高产,耕地面积也有所增加,但人均耕地仍不足1亩。
因此,滕头村党支部一班人决定提高土地利用率,实施主体开发,发展主体农业。滕头人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主体农业,形成了6种立体种植着模式式,实行了农田、道路、河堤、水面、空间的综合利用。如在机耕路、河堤旁、渠上土种桔树4000多株,在环村河旁种葡萄1000多株,河中放养适应不同水深鱼类,使农林物副渔全面发展。仅水果一项,就可收桔子40万公斤,葡萄1万多公斤。农业的立体开发,不仅增加了集体收入,还节约了耕地50亩。
滕头村的实践告诉我们,土地整理实施旧村改造、集约利用土地是大有可为的、是可行的、是农村向城市化进程推进的有效途径。
二、土地整理开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奉化市从去年开始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工作,已获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实现农村现代化奠基础。一年多来,全市完成了1707公顷标准农田的整理建设,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且新增耕地188公顷,有效地缓解了建设用地的供应矛盾。
(二)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化进程中对建设用地指标的需求。通过土地整理为非农建设获得折抵指标188公顷,这不仅仅是用地指标的增加,还为农户建房、中心村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并使土地整理工作与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土地整理工作提高到战略发展的高度,向人们展示了发展的前景。
(三)为实现人口梯度转移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对农村零星分散、破旧空闲的农民居点实施整理,能较好地解决村庄用地存在的分散零乱用地粗放等问题,改善农村居民居住环境,逐步形成用地集约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同时,通过旧村改造和拆建,为把农村人口逐步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镇梯度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整理的潜力逐渐不足。随着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大面积潜力足的地块相继完工,边角地,中低产田的整理难度会增加,整理成本也随之增大,
(二)专业人员少,土地整理技术人才缺乏,土地规划部门的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多,技术水平达不到上级部门对报件质量的要求,耽误了工作的完成,影响了土地整理的质量。
(三)是我市的土地整理补助标准偏低,影响了有些镇村土地整理的工作积极性。
(四)中央下拔资金开展的土地整理获得的新增耕地不计省厅的建设用地折抵指标,使基层国土资源部门对中央下拔资金进行土地整理项目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领导。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涉及资金投入、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因此要把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列入政府的主要内容,实行行政首长负责 制的政策措施,同时应建立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或相应机构,具体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实施,并实行年度目标考核。
(二)抓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计划的落实。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好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做好年度计划,会同计划部门根据下达的年度计划和用地需求分析,分解落实耕地开垦计划任务,分类 指导,分步实施,抓好落实。同时要根据耕地后备资源的实际,及时落实相应措施,积极开展异地开垦耕地合作,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和经济建设用地。
(三)多方结合抓好土地整理工作。要根据上级有关精神,为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土地整理工作要与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使各种资金得到集中使用,工程技术标准得到统一,有效提高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并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不仅使土地整理工作达到增加耕地面积和获得折抵指标的目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益,还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居住环境,加快农业、农村城市化进程。
(四)做好土地开发整理资金的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积极做好耕地开垦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复垦费等的征收工作,并实行专款专用。每年初,由土地、财政根据年度耕地开垦计划任务,做好资金补助预算,经政府批准后,根据项目、按工程进度分期到位,即项目立项后拨30%,竣工验收后拨40%,种上农作物后拨30%,充分保证了耕地开垦的质量和新垦地的有效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土地开发整理,增加土地开发资金的来源。
(五)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为保证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服务经济建设,要根据本地实际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做好相关政策的调研工作,重点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机制、开发整理土地的使用及合理流转、促进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土地整理折抵指标的有偿调剂使用等方面的政策调研,使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有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