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由印第安人驯化并食用,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话虽如此,但相较于口感香甜、卖相讨喜的玉米而言,马铃薯平淡无味、外形欠佳,是以其传播及推广之路重重受阻,甚至一度在欧洲被打上“有毒”的标签。
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专家的说法不一。一种说法认为,马铃薯引种到我国的时间大约在16 世纪,但它成为盘中餐的时间却很晚;另一种说法认为,大约在17世纪的明朝末年, 马铃薯传到了我国;第三种观点是,马铃薯传入我国的年份还没有定论,但在1700年以前的福建省松溪县县志上已有种植马铃薯的记载,也就是说,1700年以前,马铃薯已引种到我国;第四种看法是,马铃薯大约在16世纪传入欧洲,17世纪传入中国,最早在华北和山东一带栽培,以后推广到内蒙古一带。
有考据证实,马铃薯在明代科学家徐光启(1562~1633)以前已传入中国,因为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农政全书》卷二十八中记载了下述一段话:“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 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633 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 年前已传入中国,因为1628 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