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又称白薯、山芋、地瓜、甘薯、红苕。其正名为番薯,因其并非中国土产,乃属舶来。其原产地为拉丁美洲热带地区。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红薯被带到欧洲。1565年,红薯被引入菲律宾吕宋岛。
红薯于明朝中叶传入中国,按照198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刊登陈树平的论文《玉米和番薯在中国传播情况研究》论证,红薯的传播来源与渠道大体有三个:一是由缅甸传入云南;二是由安南(今越南)传入广东;三是由吕宋传入福建。此后,地瓜再经过这三条渠道传遍全中国。比如山东的地瓜,最早就是由福建传入的。而在山东全省传播地瓜的,是清雍正年间任山东布政司使的李渭。李渭乃雍正皇帝的亲信,做事大刀阔斧,敢作敢当,推广地瓜种植一样毫不含糊。
最早将地瓜传入我国者,是福建长乐籍华侨陈振龙,准确时间在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五月(公元1593年5月)。当时在吕宋岛经商的陈振龙发现吕宋出产的地瓜产量惊人,价值很高。于是他就耐心地向当地农民学习地瓜的种植方法,才知道地瓜种植非常简单易活,只需剪一段地瓜藤插进土里浇一瓢水就行了。于是陈振龙就违反统治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当局关于不准地瓜出境的禁令,冒着可能遭受严惩的危险,偷偷将地瓜苗带回福建老家。对此,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著《金薯传习录》(1982年10月农业出版社影印本)有详细记载:“(陈振龙)历年贸易吕宋。久驻东夷,日见彼地土产朱薯被野,生熟可茹。询之夷人,咸称薯……同五谷,乃伊国之宝,民生所赖。但此种禁入中国。”后来,陈振龙:“目击朱薯可济民食,捐资阴买,并得岛夷传种法,则带归闽地。陈振龙将地瓜苗带回福建后,他的儿子陈经纶担心在本土栽种不活:“诚恐性不合。”就在“本屋后纱帽池边隙地试栽”。经过试种,秋收后硕果累累。这样,陈经纶才放心上书当时的福建巡抚,浙江钱塘人(今杭州人)金学曾:“以敬陈种薯之利益。”金学曾是一个有头脑的官僚,进士出身。他开始并不盲目相信地瓜的神奇,更担心在福建本土栽种不活。当下“即觅地试栽。俟收成之日,果有成效。”这才决定马上在全省推广种植。因为明万历二十一年,就是地瓜传入福建这一年,恰好福建遭遇多年未有的严重旱灾。金学曾为了“筹备荒策”,聘请陈经纶为“门下士”,协助自己推广地瓜种植,以解百姓饥饿。